哈萨克毡房的结构
2019-09-12 21:20:28
1578 收藏
新疆哈萨克族的毡房经历对照悠久。汉武帝时嫁给哈萨克族祖先乌孙王的江都公主刘细君在《黄鹤》歌中唱到:“穹庐为室兮毡为墙,以肉食兮酪为浆……”这首诗中就描写了毡房。看来,哈萨克的毡房起码也有起码两千年的经历了。
毡房高一般在三米左右,占大地积二三十平方米,四周是环形的毡墙,上头是圆形的屋顶。毡房的骨架是戈壁滩上的红柳木做的;外围的墙篱是用芨芨草编的;横竖交错成菱形的围墙也是用细红柳木做的;持续的质料是牛皮绳和牛筋;门框和门用松木制作。除此以外,要用大批的毡子和毛绳,一切毡房不用一枚钉子。牧区的哈萨克族一年要搬十几次家,除冬季外,一年三季都要住这种毡房。这种毡房不但具备便于佩戴、坚固和轻便等优点,并且,毁坏和安置也很轻易,一般两个多小时即可“盖”起来,所以很受牧民的欢迎。
一切毡房看起来用的东西不多,但制作一个毡房得花很鼎力气。由于所有的建材一切是用手工加工而成的。就拿作为墙篱的芨芨草来说,都要是非、粗细一致,每根都绕有红、黄、绿、白、黑等色毛线,并要排成俏丽、调和的图案。一座毡房险些要用上千根芨芨草,这得花多大工夫啊。
毡房的大小是凭据房墙的几许来定的。一般的毡房多用六块毡墙。每块房墙宽约2~3米,高约1.7~2米;要是关多,经济条件好,可制作8~10块房墙的毡房。一般的毡房造价在2007年可到达四五千元。
毡房的设计者和制作者,不但使毡房轻便耐用,并且富有浓厚的民族艺术特点,扎围墙用的彩色主带,宽约20~40公分。一切是用五颜六色的毛线织成的,斑纹俏丽摩登。这种彩带主要用于捆房墙和房杆的讨论处,不但起到使毡房牢固的用途,并且使毡房显得“富丽堂皇”。房门制作的也很考究,并雕有斑纹和绘有图案,吊在门上的毡子也用彩色的绒线,绣出种种璀璨夺目的图案,显得摩登,又富有艺术感染力。
也能够有的毡房在表面看,不怎么起眼,但在里面却布置的摩登、合理,井井有条,试想在一个惟有30多平方米的毡房内,既要有“客堂”、“寝室”,又要有“伙房”、“库房”。要放置得好是不轻易的。毡房的门一般朝东开。毡房的前半片面放物品、器具,后半片面住人、待客。偶然三代人要住在一个毡房里,他们也会放置得很好。进门左上方是儿子和儿妻子的床位,床前挂有缎幔;正中上方摆被、褥、衣、箱等物;右上方是主人的床位,有的还设有特制的床,一般不允许后辈在上头坐卧,正中的衣物箱子前,铺有华丽的毡子和地毯,是来宾坐的席位;右下方摆有食品和饮具;左下方放置牲口器具和猎具;正中央的天窗下放铁皮炉。毡房的四周险些摆满了东西,中心还留有很大的闲暇,一般来十几位来宾也不显得拥挤,偶然在毡房里举行赛歌会、音乐会和舞会,可想而之这草原上的“白宫”容量有多大。